刑组词_刑字组词_刑的组词意思及拼音

  【刑的意思】:

  1.刑罚:徒~。死~。

  2.指对犯罪嫌疑人的体罚:用~。~讯。

  3.古又同“型”。

 

  【刑的拼音】:xíng

  

刑的笔顺示意图

  【刑的组词大全】:

  刑天

  [xíng tiān]

  神话人物。

  判刑

  [pàn xíng]

  判处刑罚。

  缓刑

  [huǎn xíng]

  按法律规定暂不执行刑罚,给予一定的考验期,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犯罪人接受考验的刑罚宣告制度。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

  刑法

  [xíng fǎ]

  规定什么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应受到什么惩罚的各种法律。

  [xíng fa]

  对犯人的体罚:动了~。

  墨刑

  [mò xíng]

  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或额上刺字,然后再涂上墨。

  主刑

  [zhǔ xíng]

  可以独立用于犯罪人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区别于“附加刑”)。

  酷刑

  [kù xíng]

  残暴狠毒的刑罚:~逼供。

  处刑

  [chǔ xíng]

  法院依照法律对犯罪人判处刑罚。

  绞刑

  [jiǎo xíng]

  一种残酷的死刑。用绞索把人勒死。

  宫刑

  [gōng xíng]

  也叫腐刑。古代阉割生殖器的残酷肉刑。

  刑讯

  [xíng xùn]

  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审讯方法。法律禁止刑讯逼供。

  服刑

  [fú xíng]

  服徒刑:服了两年刑。正在监狱里~。

  免刑

  [miǎn xíng]

  经法院审判,认定犯罪,但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分。

  肉刑

  [ròu xíng]

  也叫体刑。摧残人的肉体的刑罚。中国古代有切断肢体、割裂肌肤的墨、劓、剕、宫等。

  毒刑

  [dú xíng]

  残酷的肉刑:~拷打。

  刑期

  [xíng qī]

  由法院判决宣告的刑罚的期限。

  刑事

  [xíng shì]

  属性词。有关刑法(xíngfǎ)的:~犯罪。~案件。~法庭。

  刑房

  [xíng fáng]

  1.旧时掌管刑事案牍的官吏。

  上刑

  [shàng xíng]

  为了逼供,对受审人使用刑具。

  刑侦

  [xíng zhēn]

  刑事侦查:~人员。

  滥刑

  [làn xíng]

  过量的刑罚;任意判罪或施刑。

  狱刑

  [yù xíng]

  犹刑罚;讼案。《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一本作“刑狱”。《吕氏春秋·季秋》:“﹝季秋之月﹞乃趣狱刑,无留有罪。”《汉书·刑法志》:“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狱豻不平之所致也。”

  熬刑

  [áo xíng]

  忍受刑罚;经受刑罚。《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吾今熬刑不过,只得供招。”《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尤辰 虽然市井,从未熬刑,只得实説。”

  中刑

  [zhōng xíng]

  中等刑罚。《周礼·地官·司市》:“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后汉书·仲长统传》:“杀之则甚重,髠之则甚轻。不制中刑以称其罪,则法令安得不参差,杀生安得不过谬乎?”

  刑谳

  [xíng yàn]

  议罪定案。

  削刑

  [xuē xíng]

  犹严刑。

  即刑

  [jí xíng]

  就刑。谓处死。《左传·襄公十四年》:“卫 人使 人叔仪 对,曰:‘群臣不佞,得罪於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弃之,以为君忧。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弔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貺。’”

  腐刑

  [fǔ xíng]

  即“宫刑”

  轻刑

  [qīng xíng]

  1.减省刑罚。《韩诗外传》卷三:“省事轻刑,则痿不作。”《宋书·沉攸之传》:“今皇上圣明,将相仁厚,约法三章,轻刑缓赋,年登岁阜,家给人足。”

  刑劫

  [xíng jié]

  谓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

  峭刑

  [qiào xíng]

  严刑。

  决刑

  [jué xíng]

  执行死刑。《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时 杨雄 在中间走着,背后一个小牢子擎着鬼头靶法刀。原来纔去市心里决刑了回来,众相识与他挂红贺喜,送回家去。”

  贼刑

  [zéi xíng]

  1.刑杀。

  刑理

  [xíng lǐ]

  刑法;法律。

  刑统

  [xíng tǒng]

  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 唐 至 宋,历代沿袭。始于 唐宣宗 大中 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命御史知杂事 张湜 等训释,详定为刑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刑统皆 汉 唐 旧文,法家之五经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周世宗 令御史 张湜 等注释删节,王溥、范质 等据文评议,详定为《刑统》二十一卷。”

  岁刑

  [suì xíng]

  中国古代一类刑罚。

  繁刑

  [fán xíng]

  繁苛的刑罚。

  吕刑

  [lǚ xíng]

  《尚书》篇名。

  刑蹇

  [xíng jiǎn]

  犹刑克。

  刑拘

  [xíng jū]

  刑事拘留的简称。

  刑满

  [xíng mǎn]

  服刑期满。

  刑器

  [xíng qì]

  1.即刑鼎。古时铸刑书于鼎,因称刑鼎为刑器。《左传·昭公六年》:“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汉书·五行志上》:“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臧争辟焉。”颜师古 注:“铸刑於鼎,故称刑器。”

  评刑

  [píng xíng]

  1.批评刑法。

  远刑

  [yuǎn xíng]

  1.不用刑。

  内刑

  [nèi xíng]

  1.施于内心的刑罚。

  钦刑

  [qīn xíng]

  犹钦恤。 宋 梅尧臣 《送施司封福建提刑》诗:“命使得才臣,钦刑圣主仁。”参见“ 钦恤 ”。

  刑伤

  [xíng shāng]

  1.杀伤。

  刑徒

  [xíng tú]

  1.受刑之人;囚徒。《墨子·公孟》:“子亦闻乎,匿刑徒之有刑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 使者如 梁,孙臏 以刑徒阴见。”唐 李白《古风》诗之三:“刑徒七十万,起土 驪山 隈。”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秦始皇 怒,使刑徒三千人斫树成光山,向 湘神 表示皇帝的威力。”

  正刑

  [zhèng xíng]

  1.正常的法度。

  薄刑

  [bó xíng]

  1.轻罪;轻刑。

  刑史

  [xíng shǐ]

  古代刑官下属主管文书的小吏。

  渥刑

  [wò xíng]

  犹重刑。

  拶刑

  [zǎn xíng]

  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

  政刑

  [zhèng xíng]

  政令和刑罚。《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 郑庄公 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新唐书·王缙传》:“大历 政刑,日以堙陵,由 縉 与 元载、杜鸿渐 倡之也。”清 恽敬《春秋说上》:“然而失政刑者,天下之共主也,天下不得不奉其所失之政刑。”

  国刑

  [guó xíng]

  1.城中施行的刑罚。

  刑人

  [xíng rén]

  1.加刑于人。《礼记·王制》:“刑人於市,与众弃之。”《旧唐书·刑法志》:“自今已后,令与尚食相知,刑人日勿进酒肉。”宋 王键《刑书释名》:“刑人於车,弃之於市。”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用刑》:“刑人不用荆条。”

  淫刑

  [yín xíng]

  滥用刑罚。

  刑察

  [xíng chá]

  谓明察刑事。

  生刑

  [shēng xíng]

  死刑以外的一切刑罚。

  弛刑

  [chí xíng]

  指弛刑徒。

  过刑

  [guò xíng]

  滥用刑罚。

  刑罪

  [xíng zuì]

  触犯刑法之罪。

  原刑

  [yuán xíng]

  恕罪。《后汉书·梁慬传》:“明年,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有詔原刑。”《后汉书·庞参传》:“良(祝良)能得百姓心,洛阳 吏人守闕请代其罪者,日有数千万人,詔乃原刑。”

  教刑

  [jiào xíng]

  古代学校所用的刑罚。

  就刑

  [jiù xíng]

  接受刑罚,多指被处决。

  刑翦

  [xíng jiǎn]

  犹割剪。

  刑马

  [xíng mǎ]

  xíng mǎㄒㄧㄥˊ ㄇㄚˇ刑马(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

  官刑

  [guān xíng]

  1.古代惩戒官吏的刑罚之一,即鞭刑。

  刑狱

  [xíng yù]

  犹刑罚。《左传·文公六年》:“正法罪,辟刑狱。”《晋书·元帝纪》:“其有政绩可述,刑狱得中……各以名闻。”宋 王安石《上曾参政书》:“阁下必欲使之察一道之吏,而寄之以刑狱之事,非所谓因其材力之所宜也。”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四章:“生人刑狱之惨苦,终无由去也。”

  刑室

  [xíng shì]

  审讯用刑的屋子。

  宽刑

  [kuān xíng]

  宽缓刑罚。

  刑制

  [xíng zhì]

  惩罚罪犯的法规。

  授刑

  [shòu xíng]

  加之以刑罚。

  黩刑

  [dú xíng]

  滥施刑罚。

  逞刑

  [chěng xíng]

  犹言肆用刑罚。

  刑灼

  [xíng zhuó]

  泛指刑罚。

  司刑

  [sī xíng]

  官名。

  避刑

  [bì xíng]

  谓避免触犯刑法。

  用刑

  [yòng xíng]

  动用刑具;施加刑法(xíng·fa)。

  平刑

  [píng xíng]

  公平地处理案件;断案。

  刑杖

  [xíng zhàng]

  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骏刑

  [jùn xíng]

  严刑。骏,通“峻”。

  刑鼎

  [xíng dǐng]

  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晋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唐 沉亚之《省试策三道》:“郑 产 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

  刑宪

  [xíng xiàn]

  1.刑法。汉 王充《论衡·答佞》:“圣王刑宪,佞在恶中;圣王赏劝,贤在善中。”唐 韩愈《举钱徽自代状》:“可以专刑宪之司,参轻重之议。”《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或居台鉉,或处权衡,或列近职而预机谋,或当峻秩而掌刑宪,事分逆顺,理合去留。”

  刑职

  [xíng zhí]

  掌管刑罚的职务。

  刑拷

  [xíng kǎo]

  施刑拷问。

  耐刑

  [nài xíng]

  秦朝刑罚之一,即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大多单独使用,使用于一些较轻的罪名。

  刑贬

  [xíng biǎn]

  减刑,宽缓刑罚。

  抵刑

  [dǐ xíng]

  受刑。

  刑责

  [xíng zé]

  犹刑罚。

  大刑

  [dà xíng]

  重刑。

  省刑

  [shěng xíng]

  减少或减轻刑罚。

  刑章

  [xíng zhāng]

  犹刑法。

  刑篇

  [xíng piān]

  见“刑籤”。

  刑厄

  [xíng è]

  灾难。《资治通鉴·唐玄宗先天元年》:“有相者谓同中书门下三品 竇怀贞 曰:‘公有刑厄。’”

  刑家

  [xíng jiā]

  受刑者的家族。《晋书·忠义传·沉劲》:“年三十餘,以刑家不得仕进。”《新唐书·选举志下》:“刑家之子,工贾异类及假名承伪、隐冒升降者有罚。”

  威刑

  [wēi xíng]

  严厉的刑法。《左传·隐公十一年》:“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旧唐书·酷吏传序》:“盖仁义既废,然后齐之以威刑;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於是 商鞅、李斯 譎诈设矣。”明 吴承恩《秦玺》:“蔑仁义而重威刑,四海离矣;坏王制而焚诗书,黔首疑矣。”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如果官吏按户强迫买盐,势必用威刑逼勒百姓出钱。”

  恤刑

  [xù xíng]

  1.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唐 陈子昂《谏用刑书》:“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欲陛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

  监刑

  [jiān xíng]

  犹监斩。

  刑牛

  [xíng niú]

  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

  刑奄

  [xíng yǎn]

  1.宫刑。

  陷刑

  [xiàn xíng]

  谓犯罪。

  刺刑

  [cì xíng]

  用一根削尖的木桩立于土中,受刑者坐在尖端上面,让这根长棒从受刑者的肛门插入,从嘴或胸部穿出。

  连刑

  [lián xíng]

  犹连坐。

  军刑

  [jūn xíng]

  军中的刑罚。

  磔刑

  [zhé xíng]

  1.五代 时始置的凌迟极刑。即割肉离骨,断肢体,然后割断咽喉。俗称剐刑。清 昭槤《啸亭杂录·不用内监》:“有内监 高云从 素与 于 相交善,稍洩机务,上闻之大怒,将 高 立置磔刑,其严明也如此。”

  刑柄

  [xíng bǐng]

  指刑官的权力。

  真刑

  [zhēn xíng]

  正式判刑。《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二年》:“请除岁合度人外,非时更不度人,仍令自今毋得收曾犯真刑及文身者係籍。”

  赀刑

  [zī xíng]

  秦朝刑罚之一,就是强制犯人缴纳一定财物或服一定徭役的刑罚。

  天刑

  [tiān xíng]

  1.上天的法则。《国语·周语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而作之者,必不节矣。”《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韦昭 注:“刑,法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君纠逖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匪诛殛。”唐 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诗:“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禹刑

  [yǔ xíng]

  即 夏 之《赎刑》。《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杜预 注:“夏、商 之乱,著 禹、汤 之法,言不能议事以制。”杨伯峻 注:“《尚书·吕刑序》云:‘吕 命 穆王 训 夏《赎刑》,作《吕刑》。’……是相传 夏 有《赎刑》,亦曰《禹刑》,未必为 禹 所作耳。”

  断刑

  [duàn xíng]

  判刑。

  详刑

  [xiáng xíng]

  谓断狱审慎。

  完刑

  [wán xíng]

  古代一种较轻的刑罚。不残伤其身体,只罚劳役。

  刑隶

  [xíng lì]

  因犯罪被官府判作奴隶的人。亦特指阉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 高祖 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彫敝诸 夏 ,虐流远近。”

  造刑

  [zào xíng]

  谓造成某种特定形势。

  祥刑

  [xiáng xíng]

  同“详刑”。谓善用刑罚。

  科刑

  [kē xíng]

  判处刑罚。

  训刑

  [xùn xíng]

  谓宣传、解释刑法。语本《书·吕刑序》:“吕 命 穆王,训 夏 赎刑,作《吕刑》。”孔 传:“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唐 柳宗元《献弘农公五十韵》:“训刑方命 吕,理剧復推 张。”宋 陈亮《问答》下:“穆王 耄荒,而训刑以詰四方,使知刑者圣人爱民之具,而非以戕民也。”

  残刑

  [cán xíng]

  毁坏形体。刑,通“形”。

  刑名

  [xíng míng]

  1.古代指法律:~之学。

  刑辱

  [xíng rǔ]

  用刑法残害凌辱。

  刑罚

  [xíng fá]

  刑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对犯罪人适用的、由专门机关执行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流刑

  [liú xíng]

  古时一种遣送犯人到边远地方服劳役的刑罚。

  刑场

  [xíng chǎng]

  旧称法场。处决犯人的处所。

  刑律

  [xíng lǜ]

  刑法(xíngfǎ):触犯~。

  量刑

  [liàng xíng]

  法院根据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以及认罪的表现,依法判处一定的刑罚。

  电刑

  [diàn xíng]

  1.使电流通过人的身体,用来逼供的刑罚。

  严刑

  [yán xíng]

  极厉害的刑法(xíng·fa)或刑罚:~峻法。~拷打。

  行刑

  [xíng xíng]

  执行刑罚,有时特指执行死刑。

  极刑

  [jí xíng]

  指死刑:处以~。

  从刑

  [cóng xíng]

  见〖附加刑〗。

  刑警

  [xíng jǐng]

  刑事警察的简称。

  刑种

  [xíng zhǒng]

  刑罚种类的简称。中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非刑

  [fēi xíng]

  非法施行的残酷的肉体刑罚:~拷打。受尽~折磨。

  死刑

  [sǐ xíng]

  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刑具

  [xíng jù]

  用来逼问口供或执行刑罚的器具,如夹棍、老虎凳、绞架等。

  刑戮

  [xíng lù]

  刑罚或处死。

  刑所

  [xíng suǒ]

  犹刑场。

  刑克

  [xíng kè]

  星相术语。谓三刑相害,五行相克。

  刑坐

  [xíng zuò]

  犹连坐。谓旧时犯法者的家属、亲族和邻居等连带受刑罚。

  专刑

  [zhuān xíng]

  专擅刑罚。

  刑仵

  [xíng wǔ]

  犹仵作。旧时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

  刑论

  [xíng lùn]

  判刑论罪。

  刑厅

  [xíng tīng]

  掌管刑事的官吏。清 李渔《比目鱼·攀辕》:“亏得地方有幸,到了一位刑厅,年纪不过二十多岁,竟像多年的老吏一般。”

  莅刑

  [lì xíng]

  监斩。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岭南论囚》:“粤 中用法严,凡遇劫盗,即时论斩於市。但承台檄至,虽县令亦出涖刑,如北方捕获响马贼例,初不必奏闻也。”

  野刑

  [yě xíng]

  《周礼·秋官》五刑之一。施行于王城之外“野”的刑法。

  轘刑

  [huàn xíng]

  即车裂。古代一种酷刑。

  刑车

  [xíng chē]

  运载犯人的专用车。

  武刑

  [wǔ xíng]

  谓以武力惩处。

  刑迹

  [xíng jì]

  形迹。

  攒刑

  [zǎn xíng]

  见“攒形”。

  作刑

  [zuò xíng]

  制定刑律。

  刑措

  [xíng cuò]

  见“刑错”。

  肆刑

  [sì xíng]

  最重的刑罚,死刑。

  绳刑

  [shéng xíng]

  一种残酷的刑罚,是让人坐在绳子上,其他人来回扯动绳子以伤害人的肉体。

  犗刑

  [jiè xíng]

  宫刑。

  议刑

  [yì xíng]

  谓议罪以定刑。

  刑祸

  [xíng huò]

  灾祸。

  刑谴

  [xíng qiǎn]

  刑罚。

  刑者

  [xíng zhě]

  1.受刑的人。

  矐刑

  [huò xíng]

  古代一种刑罚,用来使受刑人致盲。

  刑威

  [xíng wēi]

  1.谓严历执法,使民畏慑。

  刑堂

  [xíng táng]

  旧指用刑的公堂。

  刑讼

  [xíng sòng]

  刑罚和诉讼。

  八刑

  [bā xíng]

  周 代对八种犯罪行为所施加的刑罚。

  刑清

  [xíng qīng]

  刑罚公正清明。语本《易·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汉书·叙传下》:“我德如风,民应如屮,国富刑清,登我 汉 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是以进善黜恶,俗泰刑清而天下风化矣。”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延赏庆寿》:“奉命来守西 蜀 ,且喜刑清政简,盗息民安。”

  黥刑

  [qíng xíng]

  犹墨刑。

  刑妨

  [xíng fáng]

  犹刑克。前蜀 杜光庭《众修北帝衙醮词》:“臣窃恐天文宿曜,有临照之灾;本命行年,有刑妨之咎。”前蜀 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或三命经歷,因值衰危,八卦九宫,有刑妨之数。”

  市刑

  [shì xíng]

  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包括宪罚(以文书公布罪状)、徇罚(周行示众)、扑罚(鞭打)三种。《周礼·地官·司市》:“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孙诒让 正义:“市刑者,司市之官刑,以其事小法轻,不过此三者也。”

  挺刑

  [tǐng xíng]

  谓不屈服于刑罚。

  至刑

  [zhì xíng]

  1.最适当的刑罚。

  刑臣

  [xíng chén]

  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众,岂唯刑臣。”《汉书·五行志上》:“刑臣 石显 用事。”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上嗟嘆训曰:君不近刑臣。近刑臣,即轻死之道也。吴子 远贤良,亲刑臣,而有斯祸。”

  能刑

  [néng xíng]

  善于执法用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子谓 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矣。”唐 吕温《代李侍郎贺德政表》:“能刑则朝无隐慝,善任则野不遗才。”

  火刑

  [huǒ xíng]

  1.将人绑在柱上用火烧死的刑法。

  三刑

  [sān xíng]

  古代星相家将十二支与五行四方相配,据其生克之理以推凶吉。子卯为一刑,寅巳申为二刑,丑戌未为三刑。凡逢三刑之地则凶。见《协纪辨方书·义例》。《新唐书·吕才传》:“长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南阳 多近亲,非俱当六合。”《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三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子刑卯,卯刑子。”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禄命之説,相传始於 唐 李虚中,然三刑六合,贞观 初已闢其説,似非起於 李 也。”

  隆刑

  [lóng xíng]

  严刑,重刑。《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汉 何休 注:“梁 君隆刑峻法,一家犯罪,四家坐之,一国之中,无不被刑者。”《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釐。”

  刑黥

  [xíng qíng]

  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在人面额刺字后用墨涂之,作受刑的标志。

  修刑

  [xiū xíng]

  执行刑罚。

  刑状

  [xíng zhuàng]

  诉讼状。

  刑错

  [xíng cuò]

  亦作“刑措”。亦作“刑厝”。置刑法而不用。《荀子·议兵》:“传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史记·周本纪》:“故 成 康 之际,天下安寧,刑错四十餘年不用。”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错,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汉书·文帝纪赞》:“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永念画冠,缅追刑厝。”章炳麟《商鞅》:“虽不刑措,其势将偃齐斧以功榱桷。”

  剐刑

  [guǎ xíng]

  即凌迟,古时候对犯人的极刑之一,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

  刑案

  [xíng àn]

  刑事案件青少年刑案由一般犯罪逐渐升级到暴力犯罪。

  变刑

  [biàn xíng]

  处理非常事件时,临时使用的刑法。

  刑范

  [xíng fàn]

  1.铸造器物的模子。刑,通“型”,模型。

  直刑

  [zhí xíng]

  公正的刑罚。

  刑星

  [xíng xīng]

  太白星。《韩非子·饰邪》:“又非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数年在东也。”梁启雄 浅解:“尹桐阳 曰:‘刑星,太白也。’《星经》:‘太白主刑杀。’”

  刑奴

  [xíng nú]

  刑奴就是在服刑间,通过劳动教育来教育犯人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让犯人自己意识到自己曾经所做的事情的对与错。

  游刑

  [yóu xíng]

  旧时押着盗贼鸣锣游街,鞭打示众。

  甫刑

  [fǔ xíng]

  1.即《尚书·吕刑》。

  自刑

  [zì xíng]

  自残肢体;自杀。《管子·小称》:“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战国策·赵策四》:“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刺客列传》:“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絶从。”汉 桓宽《盐铁论·论勇》:“聂政 自 卫 由 韩,廷刺其主,功成求得,退自刑于朝,暴尸于市。”

  髡刑

  [kūn xíng]

  亦作“髠刑”。古代一种剃去罪人须发的刑罚。

  刑胥

  [xíng xū]

  刑部的下属小吏。

  赊刑

  [shē xíng]

  谓刑法松弛。

  本刑

  [běn xíng]

  法律名词。

  刑科

  [xíng kē]

  1.刑法的条款。

  义刑

  [yì xíng]

  同“仪型”。楷模;典范。

  阴刑

  [yīn xíng]

  宫刑。

  临刑

  [lín xíng]

  将要受死刑。

  失刑

  [shī xíng]

  谓当刑而未处刑。《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韦昭 注:“有罪不杀为失刑。”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惟情罪最昭灼,审鞫最详确,犹得死牖下者,无若 景帝 初年处 岷藩 事,最为失刑。”

  刑诛

  [xíng zhū]

  按律诛杀;刑杀。

  百刑

  [bǎi xíng]

  各种刑罚。

  秋刑

  [qiū xíng]

  谓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

  仪刑

  [yí xíng]

  1.效法;法式。

  刑命

  [xíng mìng]

  惩罚之令。《左传·昭公三十一年》:“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杜预 注:“言愿事君,君不肯还,不敢辟罪。”

  虐刑

  [nüè xíng]

  残酷的刑罚。《晏子春秋·问下十》:“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 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宋 王安石《上时政书》:“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於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

  汤刑

  [tāng xíng]

  商汤 制定的刑法。《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竹书纪年》卷上:“﹝ 祖甲 ﹞二十四年重作《汤刑》。”

  归刑

  [guī xíng]

  服刑。

  赏刑

  [shǎng xíng]

  1.犹赏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宋 魏了翁《封事奏体八卦往来之用玩上下交济之理以尽下情》:“目前事变虽若粗定,而祸根乱孽,元未翦除,号令赏刑,元未畅达。”

  刑冲

  [xíng chōng]

  星相术语。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刑:子刑卯,卯刑子,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自刑。冲: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

  无刑

  [wú xíng]

  不用刑罚;不设刑罚。

  追刑

  [zhuī xíng]

  谓追加刑罚。

  刑德

  [xíng dé]

  1.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韩非子·二柄》:“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二仪不能废春秋以成岁,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改宪敕法,审刑德之原。”

  施刑

  [shī xíng]

  1.行刑。

  刑曹

  [xíng cáo]

  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

  刑殄

  [xíng tiǎn]

  征讨消灭。

  刑牲

  [xíng shēng]

  谓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

  刑辟

  [xíng pì]

  刑法;刑律。《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杨伯峻 注:“刑辟即刑律。”《旧唐书·杨嗣复传》:“天后 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明史·沉鲤传》:“鲤(沉鲤)劾 国祥(张国祥),詆诬导諛,请正刑辟。”郭沫若《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已经是由奴隶制蜕化出来了,但满地都是刑辟陷阱,只求免死而已。”

  土刑

  [tǔ xíng]

  见“土形”。

  刑吏

  [xíng lì]

  行刑的吏卒。

  明刑

  [míng xíng]

  1.明确的法令。

  体刑

  [tǐ xíng]

  对人身体施行的刑罚

  迁刑

  [qiān xíng]

  改变刑法。指不按法律处刑。

  德刑

  [dé xíng]

  恩泽与刑罚。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国语·晋语六》:“德刑不立,姦轨并至。”南朝 宋 颜延之《又释何衡阳书》:“方言德刑之美,遑记祸福之源。”唐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

  刑教

  [xíng jiào]

  刑罚与教化。

  刑余

  [xíng yú]

  1.指宦官。

  刑部

  [xíng bù]

  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刑残

  [xíng cán]

  用刑严酷。

  论刑

  [lùn xíng]

  1.论说刑法。

  刑网

  [xíng wǎng]

  形容刑法的严密如罗网一样,触犯后便无法逃脱。

  刑械

  [xíng xiè]

  用刑具械系。

  刑厝

  [xíng cuò]

  见“刑错”。

  刑例

  [xíng lì]

  惩罚罪犯的法规条例。

  设刑

  [shè xíng]

  使用刑罚。

  刑象

  [xíng xiàng]

  古代描绘刑罚的图像。用以公诸民众,以示儆戒。

  刑杀

  [xíng shā]

  处以死刑。《周礼·秋官·掌囚》:“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视一境如一室,刑杀其下,不啻僕畜,厚加剥夺,名为进奉,其实贡入之数百一焉。”宋 刘筠《刑法叙略》:“掌囚掌守囚及刑杀。”

  婬刑

  [yín xíng]

  滥施刑罚。

  赎刑

  [shú xíng]

  谓用钱物赎罪。

  故刑

  [gù xíng]

  过去判刑而今仍在服劳役的人。

  象刑

  [xiàng xíng]

  相传上古无肉刑,仅用与众不同的服饰加之犯人以示辱,谓之象刑。

  法刑

  [fǎ xíng]

  法令典章。

  刑舂

  [xíng chōng]

  古代对妇女犯罪施用的五刑之一。

  丽刑

  [lì xíng]

  谓触犯刑法。丽,通“罹”。《书·吕刑》:“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蔡沉 集传:“於丽法者辞为差别,皆刑之也。”宋 司马光《论西夏札子》:“则徒使边民丽刑者众,狱犴盈溢,而私市终不能禁也。”

  鹑刑

  [chún xíng]

  《宋史·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鶉,其儕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輒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 当此人死,安石 駮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后将此案称为“鶉刑”。《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文章谩説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辩鶉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杖刑

  [zhàng xíng]

  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 东汉。

  刑民

  [xíng mín]

  受刑之民。

  执刑

  [zhí xíng]

  依法枪决死刑犯人;泛指实施刑事处罚。

  刑僇

  [xíng lù]

  见“刑戮”。

  刑讁

  [xíng zhé]

  见“刑謫”。

  常刑

  [cháng xíng]

  一定的刑法。《书·费誓》:“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左传·庄公十四年》:“傅瑕 贰,周 有常刑,既伏其罪矣。”《周礼·地官·大司徒》:“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三国演义》第五回:“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峻刑

  [jùn xíng]

  严刑。

  九刑

  [jiǔ xíng]

  1.周 代刑书名。《左传·文公十八年》:“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左传·昭公六年》:“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 杜预 注:“ 周 之衰,亦为刑书,谓之《九刑》。”

  重刑

  [zhòng xíng]

  1.重的刑罚。《吴子·治兵》:“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尉缭子·重刑令》:“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

  刑谪

  [xíng zhé]

  亦作“刑讁”。刑罚。

  刑事犯

  [xíng shì fàn]

  触犯刑法,负有刑事责任的罪犯。

  附加刑

  [fù jiā xíng]

  附加于主刑适用 的刑罚方法。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既可以同主刑一起适用,也可以单独 适用。

  刑警队

  [xíng jǐng duì]

  暂无释义

  铸刑书

  [zhù xíng shū]

  1.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

  刑法学

  [xíng fǎ xué]

  以世界各国刑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刑事责任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刑法典

  [xíng fǎ diǎn]

  经过系统整理,并确立一定体系的刑事法律文件。

  审刑院

  [shěn xíng yuàn]

  亦省称“审刑”。宋 代于禁中设立的官署,其职务是检查大理寺所审理的案件,并上报中书省。《宋史·职官志三》:“淳化 二年,增置审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至两省充,详议官以京朝官充,掌详讞大理所断案牘而奏之。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讞既定,报审刑,然后知院与详议官定成文草,奏记上中书,中书以奏天子论决。”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刑法》:“至於 淳化,又置审刑院於禁中,防大理刑部之失。”

  行刑队

  [xíng xíng duì]

  派往对判处死刑者执行枪决的小分队。

  绞刑架

  [jiǎo xíng jià]

  见“绞架”。

  详刑寺

  [xiáng xíng sì]

  官署名。即大理寺。唐 龙朔 二年改称。《新唐书·百官志三》:“龙朔 二年,﹝大理寺﹞改曰详刑寺。”

  弛刑徒

  [chí xíng tú]

  解除枷锁的刑徒。唐 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虞卿》诗:“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今中郎将弛刑五十人”元 胡三省 注:“弛刑者,弛刑徒也。《説文》‘弓解曰弛’,此谓解其罪而输作者。”

  刑徒砖

  [xíng tú zhuān]

  东汉 时代埋葬刑徒时所刻的文字砖,和刑徒一同埋入坑内。上刻刑徒部属、来自何地、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内容。

  禁刑日

  [jìn xíng rì]

  法令规定不准宰杀动物和对罪犯施行刑罚的日子。

  徒流刑

  [tú liú xíng]

  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放逐、流放。

  刑礼房

  [xíng lǐ fáng]

  唐 代中书省属下的政务部门之一,掌管刑、礼。

  酌定刑

  [zhuó dìng xíng]

  伊斯兰教刑法用语。

  刑侦队

  [xíng zhēn duì]

  负责刑事侦缉的专门队伍。《文汇报》1984.11.25:“市公安局刑侦队在会同淮海路派出所民警侦查时,听游客反映,有个叫‘本昌’的男青年当时在现场。”《解放日报》1986.5.25:“交通队、刑侦队干警火速赶到现场,经勘察,这是被人用自行车撞死的,但肇事者已不知去向。”

  监禁刑

  [jiān jìn xíng]

  自由刑的一种。

  刑事法庭

  [xíng shì fǎ tíng]

  负责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庭。简称刑庭。

  刑事案件

  [xíng shì àn jiàn]

  触犯刑法并被提起刑事诉讼的案件。

  刑事诉讼

  [xíng shì sù sòng]

  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

  刑事犯罪

  [xíng shì fàn zuì]

  触犯刑法并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

  无期徒刑

  [wú qī tú xíng]

  对犯罪分子剥夺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外国称终身监禁。

  金作赎刑

  [jīn zuò shú xíng]

  用金钱赎所受刑的全部或一部分。

  刑名师爷

  [xíng míng shī yé]

  古代官署中负责处理刑事判牍的幕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人来了,就到督署去求见那位刑名师爷。”瞿秋白《文艺杂著·鞘声二》:“旧时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秀才,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

  政简刑清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旧时形容法令简,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称道地方官政绩的话。

  刑事责任

  [xíng shì zé rèn]

  犯罪人在刑法上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以刑罚为表现形式。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古代刑法

  [gǔ dài xíng fǎ]

  刑法,是伴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用以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

  严刑拷打

  [yán xíng kǎo dǎ]

  对犯人极厉害的体罚。拷打:打。

  明正典刑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指依法公开处置。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执行法律。

  刑前会见

  [xíng qián huì jiàn]

  特指被判处死刑核准执行的罪犯,在。

  明刑弼教

  [míng xíng bì jiào]

  用刑法晓喻民众,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弼(bì):辅助。

  讳兵畏刑

  [huì bīng wèi xíng]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刑经圣制

  [xíng jīng shèng zhì]

  北周 宣帝 制订的法律。

  威刑不肃

  [wēi xíng bù sù]

  威:权威;刑:刑律;肃:整肃。权威和法纪都不能整肃。

  决狱断刑

  [jué yù duàn xíng]

  受理诉讼,决断刑令。

  明刑不戮

  [míng xíng bù lù]

  刑法严明,民不敢犯,所以不必杀戮。《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礼乐刑政

  [lǐ yuè xíng zhèng]

  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威刑肃物

  [wēi xíng sù wù]

  以严刑使人恭顺。

  刑余之人

  [xíng yú zhī rén]

  余:以后。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也指其他受刑致残的人。

  死刑缓期

  [sǐ xíng huǎn qī]

  全称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执行死刑的一种制度。法律规定:对于应该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

  非刑逼拷

  [fēi xíng bī kǎo]

  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刑事制裁

  [xíng shì zhì cái]

  亦称“刑事处分”。法律制裁的一种。即由法院对罪犯判处刑罚。

  刑马作誓

  [xíng mǎ zuò shì]

  古代结盟,杀马饮血,立誓为信。比喻庄重的誓言。

  刑罚残酷

  [xíng fá cán kù]

  轻罪重罚和刑罚方法极端残酷。

  非刑拷打

  [fēi xíng kǎo dǎ]

  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以刑止刑

  [yǐ xíng zhǐ xíng]

  犹以刑去刑。

  怙恃早刑

  [hù shì zǎo xíng]

  怙恃:依仗、凭借,后借指父母。怙恃早刑是指父母早年犯法获刑罚,自己失去父母的依靠。

  刑事判决

  [xíng shì pàn jué]

  法院就被告人是否犯罪、应否处刑、如何处刑所作的决定。

  尚德缓刑

  [shàng dé huǎn xíng]

  崇尚德政,放宽刑罚。

  怀刑自爱

  [huái xíng zì ài]

  指心中有法度,办事有分寸。

  德本刑用

  [dé běn xíng yòng]

  唐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诚己刑物

  [chéng jǐ xíng wù]

  谓自己做到真诚,以匡正社会,为众人所取法。

  刑事辩护

  [xíng shì biàn hù]

  刑事辩护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刑事侦查

  [xíng shì zhēn chá]

  在刑事案件中,司法机关为搜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而进行的调查活动和采取的必要强制措施。

  秋各行刑

  [qiū gè xíng xíng]

  死囚的处决时间霜降后至冬至前。

  磔刑地狱

  [zhé xíng dì yù]

  挖坟掘墓之人,死后打入磔刑地狱。

  流宥五刑

  [liú yòu wǔ xíng]

  用流放的惩罚来宽宥应处“五刑”的人。

  遁天之刑

  [dùn tiān zhī xíng]

  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果刑信赏

  [guǒ xíng xìn shǎng]

  指赏罚严明。

  刑夫克子

  [xíng fū kè zǐ]

  刑,指上刑之类的意思,主要说,有害之意;克,指克制,限制之意。刑夫克子是种专业术语,用于说明人的命运中会出现对于丈夫、子女均为不利的现象。

  私逮刑讯

  [sī dǎi xíng xùn]

  真是已经可怜之至。

  刑措不用

  [xíng cuò bù yòng]

  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缓刑考察

  [huǎn xíng kǎo chá]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繁刑重敛

  [fán xíng zhòng liǎn]

  繁重的刑罚和赋税。

  刑于之化

  [xíng yú zhī huà]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当刑而王

  [dāng xíng ér wáng]

  谓先经受磨难而后飞腾黄达。

  严刑峻法

  [yán xíng jùn fǎ]

  1.严厉的刑罚,苛刻的法令。

  义刑义杀

  [yì xíng yì shā]

  恰当的刑罚与杀戮。

  造言之刑

  [zào yán zhī xíng]

  刑:刑罚。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

  刑事拘留

  [xíng shì jū liú]

  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依法暂时限制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简称刑拘。

  有期徒刑

  [yǒu qī tú xíng]

  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刑期无刑

  [xíng qī wú xíng]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僭赏滥刑

  [jiàn shǎng làn xíng]

  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

  刑事审判庭

  [xíng shì shěn pàn tíng]

  亦称“刑事法庭”。省称“刑庭”。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组织机构。

  刑不上大夫

  [xíng bù shàng dà fū]

  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係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 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刑过不避大臣

  [xíng guò bù bì dà chén]

  刑:惩罚。过:过错,罪过。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即大臣犯错也应受到惩罚。

  免予刑事处分

  [miǎn yǔ xíng shì chǔ fèn]

  1.即“免除处罚。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