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断织教子”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断织教子”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断织教子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

成语“取长补短”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取长补短”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取长补短成语意思 《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的意思 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取长补短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

成语“白面书生”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白面书生”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白面书生的成语 1、《晋书》:高阳王隆曰:“温详之徒,皆白面书生。” 2、《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

成语“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亡羊补牢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的意思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

成语“绕梁三日”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绕梁三日”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绕梁三日的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的意思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成语“釜底游鱼”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釜底游鱼”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釜底游鱼意思 《后汉书·张纲传》:“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的意思 指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

成语“约法三章”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约法三章”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约法三章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的意思 约,协商,议定;章,指条目。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约法三章成...

成语“城狐社鼠”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城狐社鼠”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城狐社鼠的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木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的意思 社:土地庙。狐狸在城墙上...

成语“一窍不通”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一窍不通”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一窍不通意思 《后汉书·张纲传》:“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的意思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人昏昧不明...

成语“多多益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多多益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多多益善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的意思 益:更加...

成语“忠言逆耳”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忠言逆耳”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忠言逆耳的成语出处 《儿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的意思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忠言逆...

成语“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走马观花成语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的意思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不会看得很清楚。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

成语“顾名思义”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顾名思义”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顾名思义的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的意思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

成语“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卜昼卜夜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的意思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卜昼卜夜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将...

成语“不伦不类”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不伦不类”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不伦不类成语出处 1、《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陈奇猷集释:“伦,类也。不伦,即今语不伦不类。” 2、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

成语“暗箭伤人”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暗箭伤人”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1、《左传》:“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

成语“煮豆燃萁”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煮豆燃萁”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煮豆燃萁的成语出处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的意思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成语“同舟共济”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同舟共济”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同舟共济的成语出处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的意思济:渡河。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

成语“芒刺在背”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芒刺在背”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芒刺在背的成语出处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的意思 芒刺: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或谷类壳上的细刺。如同有芒刺...

成语“趋炎附势”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成语“趋炎附势”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趋炎附势的成语出处 1、元·脱脱《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2、《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春秋.纲领》:“尝谓左氏...